大多数高山是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加上地形陡峭和排水渠道狭窄的限制,大规模的泥石流往往阻碍河流形成灾害链,造成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灾害,造成损失。在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的影响下,青藏高原东缘地形带的局部水文条件发生了变化,更有可能造成松软土(冰碛)的破坏和冰湖的崩塌,尤其是泥石流灾害链的威胁。为此,中科院成都山区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邹强、崔鹏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区域泥石流拦河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进展。
这项研究揭示了西藏东南部近6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灾害效应。通过对泥石流阻塞灾害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演变机制的研究,建立了与泥石流阻塞灾害密切相关的物质源量、地貌连通性和阻塞系数等关键参数的定量计算模型,并建立了区域泥石流阻塞风险的预测方法。本研究为高寒地区泥石流阻塞分析和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为气候敏感地区的工程规划和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青藏高原第二项综合科学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环境科学上。
藏东南地区1960~2019年年平均气温趋势
藏东南地区1960~2019年年平均降水趋势
泥石流阻塞河的形成过程与机理
泥石流阻塞风险预测结果